三伏貼簡介

關於三伏貼

中醫調理過敏體質分為兩階段,發作期及穩定期。發作期指過敏症狀正處發作階段,例如秋冬、春夏季節交換時,或氣溫、空氣濕度變化大時,易好發鼻過敏、氣喘、過敏性咳嗽等,症狀如清晨鼻癢、噴嚏、目癢、流鼻水,或哮(喘)、咳嗽等,這一階段應積極治療,通常以內服中藥為主。穩定期指過敏未發作、或舒緩期,這一階段可以服用中藥調理體質,並選擇適合的穴位敷貼(三伏貼),來鞏固並預防這些過敏症的發生。

農曆曆法將一年分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、廿四節氣、七十二候。其中廿四節氣的小暑到立秋之間,是一年當中最炎熱,陽氣最旺的時候,人稱之為「伏夏」,夏至後第三個庚日(肺的五行屬金,故選擇亦屬金的庚日以同氣相求)為初伏天、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、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,又名「三伏天」,即三伏是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合稱。於「三伏天」進行穴貼的療法便稱為「三伏貼」又稱「天灸」。

今年(2018年)「初伏」是國曆7月17日星期二),「中伏」為國曆7月27日(星期五),「末伏」是國曆8月16日(星期四)。根據«黃帝內經˙素問»「春夏養陽」的道理,對於秋冬天冷易發作的疾病,可於穩定期進行調治,選用適當穴位敷貼來調整身體機能,並依據病情及體質狀況配合中藥治療,以期徹底改善病情。

三伏貼是因「三伏天」是一年中最炎熱、陽氣最旺的日子,加上人體陽氣旺盛,特別是午時,皮膚腠理完全開泄,此時選取特定穴位,及一些辛溫、溫陽、逐痰、祛寒的中藥進行穴位敷貼。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,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,達到扶正祛邪效果。即所謂「冬病夏治」,應用春夏補陽原則,針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這類肺部呼吸道疾病,將具有減敏、平喘及化痰止咳效果的辛溫香竄、逐痰利氣藥材烘乾磨粉後以薑汁調成餅狀(直徑約2cm),敷貼於背部相關的穴位上,每次約2小時,可助長陽氣,減少寒冬發病率。貼藥餅雖有臨床效果,但這類藥物對皮膚有少許刺激性反應,因此藥物劑量、調劑方式、穴位選取及給藥對象選擇均需由專業中醫師評估。

臨床實驗已證實「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」可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腦下垂體、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,能夠有效降低過敏狀態,達到抗過敏的作用,亦有研究報告指出,運用這項療法連續三年,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改善可達百分之八十以上。

【治療方式】

三伏貼敷貼法,每隔10天,敷貼一次,每敷貼三次為一個療程。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患者,每次敷貼時間為1~2小時,在敷貼時皮膚可能會有奇癢及燒灼感等副作用。

【治療對象】

適合接受「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」的患者,主要是過敏體質兒童,包括氣喘、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,還有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。在成人方面,成人哮喘、過敏性咳嗽、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等疾病,都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。 

【禁 忌】

一歲以下幼兒、孕婦、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水泡者,發燒和咽喉發炎者,皮膚破損、藥物過敏者並不適合此法。

【注意事項】

為使藥物得到更好吸收,敷貼當天不宜吃冰冷的食物。 

貼敷時間不能過長,只要在時間內皮膚有灼痛感時,應立即將藥貼拿掉,少數皮膚過敏者會局部起紅泡,可用紫雲膏或用灼傷藥膏塗擦。